文化主體性構建與元代經學工作坊 在3044am永利集团舉行

發布者:3044am永利集团發布時間:2025-03-17浏覽次數:10


314日,由3044am永利集团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文明互鑒研究中心協辦的“文化主體性構建與元代經學”工作坊在3044am永利集团人文樓B207會議室成功舉辦。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武漢大學、南昌大學、河海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東華大學、南通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單位20多位領導、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與了本次學術工作坊。與會人員緊緊圍繞“文化主體性構建與傳統文化”這一重大議題,從曆史、哲學、實踐等角度展開了深入研讨,呈現了一場豐富的學術盛宴,為文化主體性建構的理論與實踐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貢獻了智慧力量。3044am永利集团科學研究發展院劉建明院長劉建民3044am永利集团院長唐興軍、副院長王振钰出席會議。

 

3044am永利集团院長唐興軍主持本次工作坊,會議伊始,3044am永利集团科學研究發展院院長劉建緻歡迎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期待本次工作坊能夠推動學校的學術研究向既定目标邁進。

 

随後,課題負責人方旭東教授向大家逐一介紹了課題組成員,并指出他們的研究方向與課題内容高度契合,為課題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工作坊是課題的第二次推進會,希望通過此次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确保按計劃完成階段性目标。

 

會議進入報告環節後,課題組成員依次就自己負責的研究内容作專題彙報,周春健教授與高海波教授分别作出評議。

 

首先,西北師範大學張立恩教授作題為“吳澄的《春秋》學”的報告。張教授提到,從學術風格上來看,吳澄的《春秋》學屬于中唐以降的新《春秋》學範疇。作為元代儒學家,吳澄對推進《春秋》經解的統一貢獻甚夥。按照據事直書非常之事的觀念,他建立起新的春秋條例,其條例的核心要素是據實直書,具體實現路徑為:直書以見實、變文以見實、筆削以見實、特筆以見實。試圖以此實現對經說之統一。

 

接着,東華大學成富磊副教授作題為“元代《詩經》學對朱子‘雅’字新解的述解與反思”的報告。成教授指出,元代《詩經》學對朱子“雅”字新解含義有所發掘,同時又有反思。述朱的代表人物如劉瑾、吳澄等。他們認為《風》、《雅》、《頌》都是樂章之名,所以漢儒抛開詩的“樂”這一層面以義說詩的缺失。這是對朱子《詩經》學理論的深化。

 

随後,南通大學顧海亮副教授作題為“吳澄《書纂言》‘疑經改經’考”的報告。顧教授提出,吳澄《書纂言》乃宋元“疑經改經”集成之作,既多沿襲宋儒陳說,且又能獨抒己見,尤其厘正《洪範》、《洛诰》錯簡,遠邁宋人。《書纂言》非集注集解體,而是隐括諸家之說以成己意,注文清通簡要,其“疑經改經”雖多未詳言其所根據,但卻非《四庫提要》所謂“以意自為、随意改竄”。

 

随後,福建師範大學廖明飛老師作題為“元代三禮學論綱”的報告。廖老師提出,四庫館臣秉持尊崇鄭玄禮學之立場,以為元代三禮學在衰微(宋)與絕滅(明)之間。近人錢玄強調宋代禮學的創新性,認為“超越唐代”,可稱特識;并且指出元代禮學“本于宋人”,這從元代禮家皆出身南方,亦可得到印證。總體來看,元代禮學接續了宋代禮學的傳統,同時又對宋代禮學作出修正,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深刻影響了明清禮學的進程,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總結。

 

随後,3044am永利集团張磊老師作題為“儒道互動與理學重構:元代易學的思想史考察——以文獻整理與學派流變為中心”的報告。張老師分别對元代易學的學術定位與研究方法、元代易學的思想淵源與學派分野、儒道交融下的易學重構、元代易學的曆史影響與思想史定位、元代易學的現代啟示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元代易學呈現的儒道交融圖景,為理解中華文明韌性提供了典型樣本。在這個技術理性肢解人文傳統、文明沖突撕裂世界圖景的時代,元代易學家的文化實踐昭示着另一種新的可能。

 

接下來,河海大學韓雪老師作題為“元代四書學的興起與分布情況”的報告。她指出:四書學的發展經曆了一系列波折。從總體上看還是延續了宋儒對《四書》的推崇,表現為對《四書集注》的推舉,或發明朱子之精義,或補充《集注》之不足,最終形成了元代四書學的獨特風尚。北山學派既是宋元朱子學的“嫡傳”代表,又下啟明代理學之序,是學術史上不容忽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