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下午,第23期學院築基工作坊以“經典與時代:從《史記·韓非子》傳到《韓非子·五蠹》的法治思想與治理啟示”為主題,在人文樓B座207會議室圓滿舉行。活動聚焦韓非子的法家思想精髓,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兩個結合”要求,深入探讨其在新時代學院建設與國家治理中的現實意義。
活動内容:經典研讀與思想碰撞
工作坊以《史記·韓非子傳》為切入點,回顧了韓非子作為法家集大成者的生平與思想貢獻。韓非子主張“法、術、勢”結合,強調“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提出治理需因時制宜、注重實效的核心理念。随後,師生共讀《五蠹》經典段落,剖析其“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唯物史觀,并以“守株待兔”寓言批判固守舊制的弊端。
研讨亮點:
1.法治思想與“兩個結合”的貫通
張磊老師指出,韓非子強調“法莫如一而固”,主張法律需明确統一、适應社會實際,這與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高度契合。其“罰莫如重而必”的嚴明态度,也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曆史鏡鑒。
2.學院治理的“法家智慧”
周敏秋博士在發言中強調,韓非子提出的“賞罰分明”“以吏為師”等理念,對完善學院管理制度具有啟發意義。例如,通過健全激勵機制與規範考核體系,可推動教學科研“雙輪驅動”。
3. 國家治理的現代啟示
針對《五蠹》中批判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張老師認為,韓非子對“五蠹”(學者、言談者、遊俠、近臣、商工)的批判,警示需防範脫離實踐的空談與特權階層對法治的侵蝕,與當前反腐敗、強監管的治理方向不謀而合。
實踐指向:從經典到現實的轉化
工作坊特别設置“青年說”環節,參加工作坊的同學們結合《五蠹》中“民固驕于愛、聽于威”的論述,探讨如何在基層治理中平衡人性化管理與制度剛性。有同學提出:“韓非子主張‘勢’與‘法’結合,啟示我們既要以制度約束行為,也需通過政策引導凝聚共識。”
總結:以文化根脈賦能治理創新
活動總結環節,周老師指出:“韓非子的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經世緻用’的典範。将其與馬克思主義立場方法結合,既能深化對曆史規律的認識,也能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智慧支撐。”
未來,學院将持續以經典研讀為抓手,推動學術研究與現實問題深度融合,為培養新時代治國理政人才夯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