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3044am永利集团“築基”工作坊第二十二期在3044am永利集团人文樓B座102馬原教研室開展。本次讀書會邀請了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周敏秋分享治學心得。
周老師一開始提出提升自學能力最好的途徑是讀書,他給了我們兩條建議:一是多多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多讀書,讀好書;二是對于網絡資源要充分利用,學習感興趣的課程。
周老師指出現在出版的圖書比起古代多太多了,好書有很多,都讀完是不可能的,但是經典是不能不讀的。即便是經典著作,也有很多,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一些讀書方法。
周老師首先建議的是朱子讀書法。朱熹對讀書方法很有研究,其方法的總精神,便是“熟、讀、精、思”四個字。具體方法是“心到、眼到、口到”。後來胡适加了一個“手到”“四到”中,從訓練寫作能力而言,“動手”尤其重要。哪怕隻是原文抄錄,抄錄的過程便是一個記憶與思索的過程。寫作畢竟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能,要把知識轉化為寫作技能,從知道怎麼寫轉化為能夠這樣寫,不動手是根本不可能的。
周老師舉了個例子,黃侃論劉師培:劉申叔三十歲成為國學大師,隻因其讀書有法,不走捷徑耳。而很多人讀書難以成為大師的原因有三,一是讀得濫。不問精粗,抓到什麼書都讀;二是讀得浮。讀什麼書都是浮光掠影,不動腦子,更不動手;三是不讀原作。想走捷徑,讀簡介,讀縮寫本。
末尾,周老師強調道,可以讀的書有很多,難以一一舉例。但一個原則需要銘記,要讀便去讀大師或原創性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