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河海大學主辦、河海大學3044am永利集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承辦的“中國式現代化:曆史、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讨會在河海大學西康路校區聞天館順利召開。開幕式由河海大學國際合作處處長張繼生教授主持。河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鄭金海教授出席開幕式并緻辭。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揚研究員,德克薩斯大學李懷印教授,休斯頓大學叢小平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韓孝榮教授,日本法政大學吳曉林教授,北京師範大學Thomas David DoBois教授,加拿大約克大學Cary Wu研究員,旅加曆史學者胡其柱博士,旅英學者馮丹博士,蘇州城市學院3044am永利集团院長高士華教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高中華教授、河海大學3044am永利集团黃世虎教授、戴銳教授、黃明理教授、李甯教授、張靜教授、李栗燕教授等來自國内外高校的近百名學者和研究生出席會議。我院教師王世泰博士應邀參加。
“中國式現代化:曆史、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讨會共設置九場主旨報告,主題涉及現代化研究與中國式現代化、長時段曆史角度審視國家現代化發展困境、全球治理現代化、現代化發展模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廣中國飲食文化等。“中國式現代化:曆史、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讨會設置三個分論壇,分别是:現代化思想和理論研究、中外現代化比較及其啟示、多維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國内外學者們從生态維度、人的解放、曆史發展、地方治理實踐、話語體系、運行邏輯等角度立體化研讨中國式現代化,既體現了與會學者強烈的現實關懷和積極理論探索,也體現了河海大學國際化發展的辦學特色。分論壇一以“現代化思想和理論研究”為主題,由中北大學3044am永利集团王曉麗副教授主持,來自東南大學、四川省委黨校、陝西師範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觀點。我院教師王世泰博士擔任分論壇一點評人,跟與會的論文作者進行了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議題交流。
我院教師王世泰博士以題目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産力的湧現機制探究》彙報近期研究成果。在彙報中,王世泰博士指出,數據要素作為重要的生産力要素,它成為促成新質生産力的動力之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在“生産力要素、生産力結構和生産力功能”的思想大廈裡,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産力的湧現,讓其迸發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景氣。數據要素鍊接其他生産要素形成一種新的商業形态和可塑性的動态的要素網絡,從而開辟一個全新的新質生産力發展應用空間場景,以此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河海大學3044am永利集团畢霞教授在分論壇一總結中指出要打破學科壁壘,找到學科之間的共通之處,通過跨學科研究不斷豐富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内涵和實踐發展。
分論壇二以“中外現代化比較及其啟示”為主題,由南京财經大學3044am永利集团楊榮剛副教授主持,河海大學3044am永利集团劉沛妤老師點評。與會代表們從馬恩經典著作中與現代化相關的議題、整個中國式現代化曆程中的具體案例、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理論三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Thomas David DoBois教授在點評中指出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要“以小見大”,學會尋找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案例。分論壇三的主題為“多維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由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公共管理系陳輝教授主持,江蘇大學3044am永利集团綱要教研室範國強主任點評。與會代表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等多個不同的維度,從鄉村振興、集體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出發,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意蘊發表獨特且深刻的見解。陳輝教授在總結中指出要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和特色的文化傳統,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性。“中國式現代化:曆史、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讨會組委會還組織與會學者參觀河海大學校史館、張聞天陳列館,了解被譽為“紅帽子大學”河海大學的發展曆程、教學科研、校園文化等。河海大學3044am永利集团院長戴銳教授主持召開了“加強人文社科國際化”座談會,與會學者紛紛指出加強人文社科的國際化,就要通過開設人才柔性引進、學術講座、國際工作坊、跨學科實驗室、出版合作等多樣化途徑和平台,進一步擴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發展合作交流的國際化渠道。
據悉,“中國式現代化:曆史、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讨會閉幕式由河海大學3044am永利集团副院長張靜教授主持,河海大學3044am永利集团黨委書記黃世虎教授作大會總結。黃世虎教授指出各位專家堅持宏觀視野與微觀分析的統一,既貫通古今,梳理中國傳統社會運行的内在邏輯,又放眼世界,在中西對比中發掘中國發展道路的特色,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認識,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發展與實踐探索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