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我院教師程瓊博士參加紀念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立40周年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東湖論壇

發布者:3044am永利集团發布時間:2024-04-29浏覽次數:10

2024427日,武漢大學3044am永利集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共同舉辦“紀念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立40周年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東湖論壇。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等全國8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300餘名思想政治教育專家學者及師生,及11家名刊編輯共同參加了論壇,30位專家學者在會上進行主旨和主題發言。論壇在東湖賓館舉行。我院青年教師程瓊博士參加了本次論壇。

與會專家合影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岩,國務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議組第一召集人、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指委主任、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指委總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靳諾,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總教指委主任委員、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沈壯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張耀燦出席開幕式,沈壯海主持會議。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咨詢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全國重點3044am永利集团及有關高校3044am永利集团院長、高校思政課教師代表等參與本次論壇。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岩在緻辭中強調,一是要持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高質量内涵式發展,繼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雙一流”建設的動态調整機制,用好戰略思維的“望遠鏡”,也要用好問題意識的“顯微鏡”;二是要持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體系化學理化的嘗試,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守正創新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知識與價值的有機統一;三是要持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專職化專業化的建設。新征程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契合點,着力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力量,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力、文化力、實踐力、親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創造力、傳播力、輿論力、政治力、組織力、發展力等,努力探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之道。

圍繞本次研讨會主題,靳諾提出了認識和要求:第一,堅定學科自信,科學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曆程。第二,增強學科自覺,深揭善循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規律。在新的曆史階段,切實增強學科自覺,需要明确學科定位,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科學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系統化發展;堅持服務大局,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時代化發展。第三,共促學科自強,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新發展。新發展階段對高質量的學科研究、高質量的教學、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更加重視在理論引領、實踐滋養和國際視野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上午的主旨發言環節,與會代表們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發展和建設作報告,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立者、經曆者、實踐者等角度展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表達、情感表達等的分享。武漢大學3044am永利集团院長羅永寬、項久雨教授分别主持。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張耀燦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的主要成就》為題進行發言,圍繞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化、在“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中發揮了“中心環節”的作用、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一級學科、培養了一大批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材四個方面高屋建瓴總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周年發展的磅礴曆程。

清華大學教授吳潛濤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守正創新》為題進行發言,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取得的曆史成就、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未來努力方向三個方面進行發言,并提出要堅持守正創新,在理論研究與實踐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下功夫。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剛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前瞻》為題進行分享,總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的發展成果和分享了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方向。

西南大學教授黃蓉生以《40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的初淺思考》為題,從曆史背景、發展進程、取得的成績、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讨,提出了未來需要在增強學科執行力與自覺性、豐富學科内涵與外延、彰顯學科特色與優勢等方面着力,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天津大學教授顔曉峰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蘊含的真理規律》為題,從兩個角度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真理規律,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提供理論引領。

武漢大學教授駱郁廷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戰略思考》為題,從八個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思考,包括了學科與專業、主幹與支撐、育人與治國、已知與未知、基礎與應用、守正與創新、交叉與一緻、有位與有為等問題,以學理性、哲理性的話語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探索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提出了要求。

清華大學教授劉書林以《運用第二個結合的新成果,推進思政課的新發展》為題,提出要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續推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觀點,從借鑒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的傳統,到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發揚中華文明對外交流的光榮傳統等角度展開分享。

複旦大學教授高國希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主體性》為題,具體論述了發揮中國共産黨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主體性,需要從把握價值主張、把握“兩個結合”思想文化的主動、堅持自身文化的自覺與自主等角度進行挖掘。

河海大學教授孫其昂以《以重大前沿問題研究為契機,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為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問題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前沿問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的重大問題三者的關系,以“兩個結合”為中樞連接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樹蔭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曆史沿革》為題,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發展40年的三個階段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和概括,既分析了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突出了這40年取得的成就,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知識體系提出了要求和期待。

同濟大學教授陳大文以《青少年法制教育40年的改革發展回眸》為題,以1984年學校法制教育進課堂為引言,梳理了四十年的法制教育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提供了内容支撐。

東北大學教授田鵬穎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為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必須圍繞“國之大者”回應新要求,以此講清楚文化自信、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道理,培養受教育者成為堅定文化自信者、開放包容者、守正創新者。

武漢大學教授佘雙好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視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經驗》為題,從順應學科發展的要求、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升專業學科對社會服務的重點能力、建立學術平台等方面提出要在推進中華民族現代化穩定的建設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下午的大會發言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深入研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和研究方向。發言環節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副主編汪世錦、武漢大學教授倪素香主持。

湖南大學教授柳禮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提供價值路向”為題進行了分享,圍繞生成目标導向、增強政治認同、強化思想定标、達到凝心聚力、實現鑄魂育人五個角度闡述主題。

蘭州大學教授王學儉以“思政學科發展的蘭大實踐與努力”為内容,分享了蘭大馬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的曆程、建設舉措與成效、未來發展規劃。

中山大學教授李輝圍繞“淺議‘中發【200416号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史價值”這一主題,從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史、思想政治工作史、思想政治教育學術史三個維度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提出了思考。

同濟大學教授徐蓉以“淺議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方法的困境反思與發展路向”為題,讨論了研究方法在學科發展中的重要方位、進階曆程、需要處理好的幾對關系。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吳滿意對“數字文本供給于主體性重塑”主題進行了分享,闡述了含義與内容、數字文本供給的不足導緻主體性的現實缺陷,并總結了主體性重塑的實踐理路。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林伯海分享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話語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話語的重要性為起點,分析了構建話語體系的現實問題與路徑探索。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前進進行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主題發言,圍繞理論創新在功能發展、目标發展、改革創新取得的成果等内容分享了思考。

武漢大學教授李斌雄以“現代文明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立40年的曆史貢獻”為主題,有針對性地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助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制度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三個角度展開分享。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王習勝分享了“硬核 範式 共同體——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創新的前提性思考”的主題,從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核心、範疇、創新展開思考。

西南大學教授王永友圍繞“現代化新征程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變化與突圍”進行發言,圍繞時代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新特點、突圍的着力點與新思路三個方面進行分享。

清華大學教授張瑜以“人工智能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為主題,從人工智能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發展與理論創新的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史宏波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演進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專業化及其範式效應”為題,聚焦“專業化”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體、過程、實踐等内容。

南開大學教授餘一凡圍繞“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的粗淺思考”這一主題進行分享,分析不同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界定變化,提出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祛魅的觀點。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張國啟以“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與‘路’”為題,從突顯政治意願、人才發展意願等角度理解“理”,從重視資源意識、人才培養問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場域等方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之“術”。

上海大學教授陶倩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析”為題,從目标站位、範式優化、載體創新三個角度分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戴鋼書以“理想理論教育‘入腦’、‘鑄魂’研究及其現實價值”為題,圍繞理論基礎、基于意識理論構建的教育鍊、相應量表等方面進行了論證。

武漢大學教授楊威以“馬克思主義上升為主流意識形态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為題,從形成過程、精神文明與制度文明、物質文明的互動邏輯、實踐邏輯三個維度進行分享。

大會在熱烈的氛圍中進入尾聲。武漢大學3044am永利集团黨委書記張全友主持閉幕式,項久雨教授作大會總結。

項久雨表示,本次論壇共同回顧了思想政治教育40年的曆史成就,總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基本經驗,深入探讨思想教育學科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基礎理論問題,明确了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高質量發展建設路徑,研讨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前沿問題。項久雨從“學者的使命”角度進行總結,将本次論壇的發言凝結為四個“聚焦”:一是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成就,學者在40年的薪火相傳中共同發展;二是聚焦學科體系建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的構建、創新、夯實進行了生動豐富的闡述;三是聚焦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學者們在40年的發展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專業同頻共振、相互構建;四是聚焦學術前沿,學者應當不斷走在學術前沿,探究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之道。他呼籲各位同仁繼續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勇攀學術高峰,攜手共創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新輝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下一個40年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