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大思政課結對共建的通知要求,增強思政課實踐育人實效,4月25-27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am永利集团組織師生赴江西省宜春市開展“行走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3044am永利集团黨委書記程焰、院長唐興軍率師生代表共26人參加了活動。高安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左漪,副局長蘭燈瑩,吳有訓科教館館長熊光榮,副館長雷文靜參加了此次大思政課實踐活動。
4月26日上午,師生們首先來到高安市毛主席舊居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毛主席舊居是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在高安開展革命活動時留下的革命遺址。通過參觀學習,同學們深受感染,紛紛表示要不忘初心跟黨走,發揚革命先烈不怕犧牲、敢于鬥争的精神,努力學習,做黨的好兒女。
随後,師生們來到吳有訓科教館接受科學精神教育。高安市吳有訓科教館原名吳有訓紀念館,是一處集自然科學、科教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及旅遊觀光于一體的現代科教園地,也是教育部辦公廳、科學技術部辦公廳聯合設立的科學精神專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吳有訓是我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作為新中國首批院士,吳先生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國家的科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他為國家培養出數十名院士、科學家。4月26日恰逢吳有訓先生誕辰127周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學生們更被他“愛國樂教的熱情與執着”所感動和鼓舞,紛紛表示要永遠銘記他身上體現的“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學家風範,并化為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
參觀結束後,學院與吳有訓科教館就建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校館共建、吳有訓科學精神傳承與弘揚等相關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高安市文廣新旅局副局長蘭燈瑩介紹了吳有訓科教館——科學精神專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熊光榮館長就吳有訓先生的先進事迹和科學精神進行了專題講解。程焰書記首先對高安市熱情周到的接待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開展本次活動的背景及行程。唐興軍院長就如何進一步發揮“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育人作用、深化校館共建機制、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育人效果等介紹了學院的思路。随後,校館雙方就“如何推動科學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結合”進行深入讨論與交流。雙方均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吳有訓科教館——科學精神專題實踐教學基地,深度挖掘校館合作教學資源,探索“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新路徑。
4月26日下午,師生們來到瑞州府衙和高安市博物館,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高安的生動實踐。通過對瑞州府衙的參觀學習,同學們感受了高安厚重的曆史文化。了解到高安市是一座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城市,自宋代就有了瑞州的說法,明代有了瑞州府。“千年府衙,史韻綿長”的稱号名副其實。而今天的瑞州府衙已經被高安人民建設成為一座極具曆史底蘊、古典藝術的人文景點和曆史人文實踐教學基地。在高安市博物館,師生們更被高安青花文化所折服。博物館内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數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名列第三,中國第一,元代釉裡紅瓷器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數量名列第一,具有“亞洲第一陶瓷館”的美譽,并吸引了海内外衆多專家學者對青花文化的考察研究,以及衆多遊客的參觀考察。學生們也置身于曆史長河之中的精美工藝和陶瓷文化中久久不願離開。
4月27日上午,師生們又驅車前往荷嶺鎮石溪吳村的吳有訓故居,了解吳有訓成長成才的曆史。據村主任介紹,吳有訓生活儉樸、熱愛科研,他一生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走向投身科學救國、科技報國、科技興國、科技強國偉大事業,為祖國和人民在科學與教育事業中作出重大貢獻。學生們紛紛表示,一定把吳有訓先生“學成歸來,科教報國”的高尚品格傳承好,發揚好,實踐好。
本次“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把思政課從省内搬到省外,從課堂走向場館,豐富了思政課社會實踐育人的形式,拓寬了思政課教學空間和視野,讓師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魅力,也在所見所聞中進一步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思想内涵和實踐意義。下一步,3044am永利集团繼續依托各類實踐教學基地,利用各種鮮活的教材,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魅力和實踐偉力,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争做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李家喜撰稿)
附江峰教授系列觀感詩五首:
之一:吳有訓科技館思政實踐教學有感
科技巨擎出高安,
勞苦功高百餘年。
兩彈一星立基業,
元勳衆徒耀宇天。
先進理念辦教育,
精神豐碑潤心田。
無限艱辛華夏事,
一片愛心付軒轅。
之二:高安荷嶺鎮吳有訓故居觀感
科技立基多艱辛,
功夫盡見吳家風。
荷嶺清幽消聒噪,
華溪澄澈潤純情。
傾耳聆聽舊時事,
春意充盈古屋新。
正心貫通奮鬥路,
精誠奏響強國音。
之三:青花瓷博物館
華夏春秋數神功,
青花瓷裡繡乾坤。
高安自古創奇迹,
文物鍛燒藝人心。
莫言楠木萬年久,
隻看遺器件件精。
縱使玄想夢幻美,
難及窯洞千古情。
之四:賈氏古村
青苔點點透古幽,
石闆路路印舊溝。
縱橫易理布滿地,
前後老樹搖春秋。
朱德昔日短居地,
文武精氣不勝收。
添磚加瓦寓兒女,
宗祠廟觀映喜憂。
天井閣樓定富貴,
小塔焚書消萬愁。
長恨巧境匆匆過,
不覺皆在此中遊。
之五:有感于公生明
瑞州儀門看古今,
最是感思公生明。
自來尋常百姓事,
難得一方廉吏清。
三維影像仙境美,
盡顯天下為公風。
後花園中醉茶香,
魚悠水活似有靈。
蓬閣飛檐小徑靜,
生民安适體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