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3044am永利集团“築基”工作坊第九期在人文樓21B102馬原教研室開展。本次“築基”工作坊由張磊老師主講,3044am永利集团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參加。
本期“築基”工作坊對《大學》中“齊家”“治國”做了詳細解讀。齊其家要先修其身,修身要對人本性中親愛、賤惡、畏敬、哀矜、敖惰之情加以審察,不能使其不加約束地發展,陷入情感偏離,造成身不修的境況。張磊老師以“親愛”為例進行了深入的講解,“親”本是血緣關系,後來演化為關系密切。“愛”在西方理解為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柏拉圖認為人本身是缺失的,找到使自己完滿的另一半就是愛。儒家中的“愛”是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發動,偏離的“親愛”是從關系密切演變為對對方的占有,将對方視為“我的”,強加自己的意志,試圖使對方喪失人的自由獨立,最終傷害兩人情感。所以對人性本有的情感需要通過理性加以審察,達到情感和理性的平衡,如此正心、修身,才可以齊家。
治國必先齊其家。在古代中國,一個大家族便如一個小國家,能齊其家者,必然有治其國的能力。古代中國以孝治天下,治家理念與治國理念一緻,可以将家族中的情感遷移到國家中,實現國家的安定,正如“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衆也”。而自從“家庭革命”後,大家族逐漸成為小家庭,難以形成較大影響力,張磊老師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家族的力量,提出了“恒星法則”,每個人都是行星,而品行出衆的人能夠吸引一群人追随,成為一個恒星系。根據“恒星法則”,每個黨員都是一顆恒星,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堅定的信仰起模範帶頭作用,吸引人民群衆的追随,形成一個恒星系。黨員肩負着向人民群衆傳播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使命,形成恒星系,則能使國家治理理念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
同學們通過張磊老師對《大學》的解讀,糾正了對儒家思想的錯誤認知,今後也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中國傳統文化。(黃慧萍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