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賦能新質生産力,助推河南建設農業強省
3044am永利集团宋成乾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産力”。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在宏觀視角中涉及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出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也勾連着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期許。在新時代,手機是新農具,數據是新農資,數據中心是新農舍,信息化是新農客,農産品電商是新農市。數字技術賦能下的新質生産力能夠在農業生産、加工、銷售、管理各環節起到降本增效、強化管理、促進創新、推動轉型的作用,進而推動農産品朝着标準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正确方向發展,助推河南建設農業強省。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空間,打造數字鄉村。基于數字技術打造數字鄉村,發揮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空間的引領、撬動、賦能作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一方面,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信息通信網絡一體化發展,持續加大農村網絡建設投入力度,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在新質生産力視域下推進鄉村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全面推動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将以 5G、大數據、數字平台、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引入農業生産、畜牧養殖等鄉村生産活動模式中,助推鄉村生産活動模式向數字化、專業化、标準化、高效化的生産模式轉型。數字技術加持與賦能下的鄉村生産活動模式的變革将為河南農業強省建設提供發展動力。另一方面,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與重塑農業經營體系。數字技術加持下,原有的農村經營模式将被打破,依托網絡媒介、平台經濟等渠道,突破空間界限,擴展農業産銷一體化系統的功能範圍,建立種植、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各環節高度協作關聯的農業經濟生态系統。例如,信陽市平橋區龍井鄉範山村的近千畝桃園依托“農業+電商”的模式提高了村民收入,全村群衆都享受到了數字技術推動下的産業轉型紅利。
數字技術助推生産數字化,發展智慧農業。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先導力量的數字技術,正逐步成為發展智慧農業的重大推動力量與戰略選擇。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确提出,要“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一方面,加強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 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冷鍊物流、農産品營銷等方面的應用,打造以新質生産力為基礎的農業一體化産業鍊。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進高标準農田建設、畜牧養殖數字化建設,完善農村電商平台和數字平台銷售體系,以網絡平台為載體,打造全新的物流體系與農産品流通體系,推動農業農村智慧化、數字化、現代化轉型。例如,鄧州市文渠鎮李窪村将以大數據、大平台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與傳統農業相融合,提升農業産量,降低農業成本,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的産業升級。另一方面,将新質生産力與農業生産相融合,推動糧食産業“三鍊同構”。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延伸糧食産業鍊、提升價值鍊、打造供應鍊,推動鄉村農業向高附加值、高收益的上遊産業鍊邁進。将數字技術與農産品加工業相結合,促進優糧優産、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提高農産品加工的數字化、智能化、效率化水平,打造知名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鄉村農業、鄉村畜牧業等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延長農業産業鍊、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推動河南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加速轉變。
數字技術協作農村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在數字時代,我們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與構建的新型城鄉關系,助力城鄉産業升級、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築牢發展基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将“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列為 2024 年經濟工作的九大重點任務之一。城鄉融合決不隻是圖紙上将城與鄉圈在一起,也不是就城論城、就農言農,關鍵在于,推動要素雙向流動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升縣域發展的硬實力。一方面,數字技術促進城鄉産業升級。鄉村在數字技術的發展應用中加快了轉型步伐,鄉村地區逐漸出現鄉村電商、鄉村雲旅遊、農業信息管理等新興形式,建立了三産融合及多業态、多主體參與的農村市場新業态。新質生産力打破了原有農村與城市相對隔閡的時空界限,使鄉村能夠承接城市的部分企業,通過 5G、數字平台等數字技術實現遠程管理,城市既可以騰出更多的土地發展新型産業,農村也可以借助産業轉移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城市與鄉村的齊頭并進、合力發展,以産業升級助推河南建設農業強省。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在過去,人才、資本、勞動等要素大多聚集在城市,鄉村作為要素窪地,出現了鄉村與城市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如今,以衆多電商平台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打破了原有的銷售與流通模式,助力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的建立,更好地保障了鄉村居民參與要素交換時的等價權益。新質生産力塑造了更好的城鄉分工合作機制,推動廣大鄉村大力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等。利用網絡平台對本土鄉村文化進行傳播與宣傳,吸引廣大遊客前來體驗鄉村風光、感受鄉村生活、品嘗鄉村美食、觀賞鄉村美景。這一模式推動了鄉村由第一産業向第三産業的成功轉型,助力鄉村振興,又助力農村融入城市都市圈,形成鄉村融入城市、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以城鄉融合發展的量變助推河南農業強省的質變。
基金項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公共文化研究中心項目資助項目“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的塑造及其精細化治理研究”(2023GKY02Y)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