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
熊榮伍 李天鵬
新質生産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産力,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産力大幅提升,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2023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就“新質生産力”作了深入論述、精辟闡述并在主持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着力構建産學研用深度融合融通協同創新體系,将科學研究的新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先進成果應用到“傳統産業、新興産業、未來産業”中,增強發展新動能,不斷創造新價值。
近年來,黃石市着力打造武漢城市圈重要增長極,奮進全省第一方陣,勇擔時代使命,在推進科技創新方面取得可喜成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黃石,以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為新的曆史起點,結合自身實際,立足資源禀賦,聚焦産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工業強市建設,努力實現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書寫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黃石篇章。
科技創新絕不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是必須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現實動力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科技成果隻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從去年市政協組織的專題調研中了解到,本市高校大力實施産教融合和科教融彙戰略,在推動校企合作發展、提高科技服務能力等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企業高質量發展亟須科技支撐引領,高校科研成果常常束之高閣,校企深度融合對接、科技成果轉化有待進一步推進。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黃石具有得天獨厚的産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順應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新要求,立足湖北“三高地兩基地”建設的新舉措,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的新目标,黃石應構建校企協同共建、“雙向奔赴”的載體平台機制,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注重體系建設,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一是要将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納入高質量發展總體布局,建設多種模式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二是依托在黃高校已建立的科技成果信息系統,規範科技成果信息采集、加工與服務活動,與省内外各類科技數據資源互聯互通。三是整合在黃高校資源建設市域産教融合體和行業産教共同體,構建多元利益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及其激勵機制,滿足科技創新與服務的多層次需求。
搭建服務平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一是市直相關部門建立面向高校定期發布技術需求的長效機制,使高校在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之前了解企業需求。二是依托黃石科技城建立信息渠道暢通、服務功能齊全、交易活動有序的技術交易平台,規範技術交易市場,為技術交易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支持高校和地方、企業聯合共建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台,推進用戶開發和資源共享;依托高校建設的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等研發平台,建立向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加大向社會開放的力度,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服務支撐。
深化改革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一是改革完善高校科研人員分類評價制度。高校要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績效評價機制,加大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技術服務等指标在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權重,強化導向作用。二是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金、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等,推進科技成果中試轉化。三是落實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權,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高校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參加人在不變更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學校規定與學校簽訂協議,進行該項科技成果的轉化,并享有相應權益。
原文鍊接:http://epaper.6537777.com/hsrb/html/2024/20240410/20240410_005/20240410_005_03_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