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作為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之問,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重中之重。而加強“大思政課”建設,充分利用好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紅色資源,堅持開門辦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打造社會“大課堂”,彙集平台“大資源”,整合教育“大師資”,拓展協同“大格局”,使利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思政課針對性更強、有效性更高、真正入腦入心,增強其多重價值效應,正是堅持立德樹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善用“大思政課”、“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
第一,堅持開門辦課理念,建設思政課社會“大課堂”,增強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大課堂”效應。善用“大思政課”,要求在“兩個大局”的宏闊背景和大數據時代條件下,打破思政課閉門授課局限,立足于開放的社會廣域,建設思政課社會“大課堂”,利用包括紅色資源在内的各種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思政課教學,幫助教學對象體驗、感悟思政課的深刻道理,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奮鬥有為的時代新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在治國理政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其教學的社會生态環境不斷優化。一些學校開展“大思政課”建設,在教學中有效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創新設計“以紅化人”“以紅色亮化師德底色”等諸多社會“大課堂”教學方案,利用紅色黨日、紅色節慶、送紅色文化下鄉等多種形式,發揮紅色資源的價值功能,實行開門辦課,取得了良好成效。教育部也總體部署、持續推進了一系列容納豐富紅色資源的思政課社會“大課堂”教學活動,諸如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領航計劃、“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技能成才,強國有我”主題教育等等,最近,又聯合八部門設立了首批共453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其中就有許多是紅色實踐教學基地。這些都推動了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社會“大課堂”建設。當然,相關工作仍需做精、做細、做實。一是要牢固樹立開門辦課理念,聚焦立德樹人目标,通過虛拟與實體交錯的時空場域、線上與線下暢通的育人渠道,更為有效地挖潛、實現紅色資源的鑄魂育人價值;二是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社會“大課堂”教學機制,實行黨委統一領導、教學院系組織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增加人員與經費投入,提升硬件與軟件層級,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把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社會“大課堂”教學落到實處;三是要合理安排思政課社會“大課堂”學時學分,結合實際,平衡大小課堂教學比重,既注意借助社會“大課堂”,延拓式攝取紅色資源,又重視通過常态化“小課堂”,可持續吸納紅色資源;四是要建好用好紅色實踐教學基地,合理利用紅色場館、紅色陳列室、紅色VR實驗實訓室等現有條件,開發紅色資源現場教學專題,開辟與大中小學思政課對接的紅色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思政課教師的基地研學活動,帶動不同層次、多樣化的紅色實踐教學,總結基于紅色資源的思政課社會“大課堂”教學成果,以優秀成果補益思政課教學,提高其質量和效益,促成其“大課堂”效應。
第二,搭建優質資源平台,彙集思政課平台“大資源”,增強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大資源”效應。善用“大思政課”,要求發揮大數據時代的先進教育技術優勢,通過共建共享、系統集成、全面覆蓋的思政課教學教研平台或系統,使各種類型、各具特色的紅色資源得到科學、合理利用,推動思政課教學立德樹人目标的實現。當前,各類平台或系統諸如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網絡教育宣傳雲平台、思政課教學創新中心資源開發系統、學生自主學習系統、思政課教師基礎數據系統等等,都逐步建成并投入運行,為彙集各類紅色資源提供了便利。然而,相關平台“大資源”的教學教育工作仍需下大功夫,花大氣力。一方面,要加強紅色資源平台建設的項目支持,開發權威實用的紅色資源講義、課件,推出大批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金課”,加大紅色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課程教材力度,完善“大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研發成本适宜的虛拟仿真紅色教學資源和高水平紅色在線示範課程,建設紅色資源教學案例庫、教學專題庫、教學素材庫、在線示範課程庫等等,豐富思政課教學的紅色資源庫信息内容,使紅色資源的整合利用可持續化;另一方面,又要加大紅色資源平台“大資源”的應用推廣力度。尤其是要借助網絡教育宣傳雲平台,組織開展基于紅色資源的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鼓勵師生參加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的紅色政論、紅色節目,利用紅色資源,創作微電影、音樂、動漫、短視頻等,豐富思政課教學内容,實現紅色資源庫共建共享、在線互動、網絡宣傳等,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思政課教學教育功能,從而增強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大資源”效應。
第三,打造專兼師資隊伍,整合思政課教學“大師資”,增強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大師資”效應。善用“大思政課”,關鍵在于發揮思政課教師的主體作用,配備建強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整合思政課教學“大師資”,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使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建立在教學“大師資”的可靠保障基礎上。當前,各地各校專職思政課教師、輔導員隊伍有所充實,中小學專職思政課教師比例有所提高,思政課特聘教授、兼職教師制度得以推行,思政課教學隊伍綜合能力不斷強化,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教學“大師資”大有改善。例如,有的地方建立健全兼職教師制度,聘請的思政課兼職教師,有英雄人物、勞動模範、大國工匠等先進代表,有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地講解員,也有黨政領導幹部、科學家、專家學者等,他們參與思政課教學,往往能促成思政課教學出新出彩的良好效果。不過,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教學“大師資”建設仍需加強。一是要在思政課教學中合理安排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比例。注重從實際出發把握專兼職思政課教師教學工作的平衡度,使之在學時、經費等各個方面的投入比例都恰到好處。既不能以專職教師的常态化教學排斥兼職教師教學,又不能以兼職教師的專題式、非常态化教學過多擠壓專職教師教學,由此通過專兼職思政課教師相契相合的“大師資”模式,使紅色資源的思政課教學價值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二是要支持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研究紅色資源的價值利用。通過各級各類項目,支持教師探尋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的内在邏輯和規律,提高認識水平、強化心理認同,探讨整合思政課教學“大師資”的突出問題及相應對策,探索紅色資源融入課程思政、實現“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徑;三是要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綜合實力。通過加強實踐鍛煉、集中培養培訓、委托重大項目、開展國際國内訪學等多種方式,推動各類思政課教師培養培訓工程建設,促使政治站位高、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水平一流、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熱心紅色資源整合利用的專兼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得到優化組合,由此完善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教學“大師資”體系,放大其“大師資”效應。
第四,開展教學綜合改革,拓展思政課協同“大格局”,增強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大格局”效應。善用“大思政課”,還要求分層分類深入開展“大思政課”教學綜合改革,通過教師隊伍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教學、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等等思政課改革創新,促成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協同“大格局”。近來,多地開展“聯學聯講聯研”試點,深化思政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創立研究基地和師資培訓中心,統籌教材編寫、師資培養、理論闡釋、教學研究,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協同“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然而,拓展思政課協同“大格局”也仍需努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紅色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協同機制,加強教學指導、課程共建、師資培育、聽課評課、教研交流、集體備課等等,拓展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協同“大格局”,豐富其協同的内容和形式;二是要大力推進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并優化相應的教學能力體系,加強教學能力培訓,建設系列共享資源庫,選樹教學名師和團隊,落實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課程思政教學、教研示範,以課程思政為突破口,集結思政課協同“大格局”的教學力量;三是要注重落實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日常化思政課教學。抓住重大紀念日、重大曆史事件之類良好契機,利用開學、畢業典禮之類重要場合,通過論壇講壇、講座報告以及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之類重要活動,講授思政大課,使利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思政課協同“大格局”,能夠在日常思政教育活動之中得到具體、生動的體現。
【江峰,3044am永利集团教授,湘鄂贛紅色資源研究中心主任;肖浩川,湘鄂贛紅色資源研究中心成員。本文系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9KBS112)“大别山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