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我院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提升學院研究生對學術研究的認識和能力,激發研究生的科研熱情,5月8日晚19:00,我院邀請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方旭東教授做題為“如何做學術研究”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由3044am永利集团副院長汪燦德老師主持,學院副院長唐興軍老師、學科帶頭人江峰教授、學院青年教師張磊博士、曾佳敏老師及全體研究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會議開場,方旭東教授結合自身求學經曆和學術研究經驗,以自身說法鼓勵同學們勇敢追求夢想,在求學道路上要堅持、不放棄,争取實現更高的成就。接着,方教授以《如何做學術研究——以中國哲學研究為例》為主題展開演講,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什麼是學術研究?方教授講到“學術研究的生命是創造性”,針對“何為創造性”這一問題,他從中國哲學和中國哲學史二者關系的角度進行深刻分析,并從中國哲學角度運用豐富的案例指出創造性不是自說自話,不是獨白,不是和别人不一樣,而是要注重學術研究的層類性,他表示學術研究并非“前無古人”,學術研究也有地平,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并結合自己博士論文選題經驗,引導學生如何确定論文選題。
第二,如何做學術研究?其一,要重視文本、原著閱讀,要細讀文本,不放過每一個字,追根溯源,肯下功夫,甘坐“冷闆凳”,不做“拿來主義”,相信堅持最終努力和成果會成正比;其二,重視理論視野、問題感的培養。對于理論視野的培養,他強調要注重積累,深度閱讀,形成研究理論框架;對于問題感培養,他講到做研究越多,問題感就越多,就能找到研究方向。要注重廣泛閱讀,讀雜書、讀理論書、讀新知三者要緊密結合,尋找不同視角,激發靈感,打開視野。
最後,方教授講到,初學者離不開師父的指點,學生既要下功夫,也需要師父的引導而少走彎路,從E考據時代的學問講到要注意文獻搜索的技巧和方法,網絡時代既要充分利用網絡數據庫資源的便利性,也要注重對原始材料的考據。并強調寫文章過程中要注意表述問題,在大量閱讀積累基礎上,要會分結構,懂分析,學會寫摘要,拟标題,文字以簡潔為主,注意語言表達的歧義問題。
學院江峰教授針對講座内容提出:方教授的講座啟人深思,并總結了兩個關鍵詞“夢想”和“創造”,希望同學們要始終堅守夢想,做好人生規劃,增強信心,勇敢拼搏,同時在做研究過程中要守住學術的“創造”精神。并強調創造來自讀書、讀文本、原著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做學問不能投機取巧,走捷徑,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找飯吃”,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夯實基礎,勇攀思想高峰。
主題演講結束後答疑環節,同學們針對學術研究的一些方法、疑問和專業問題在線上與方教授積極進行交流互動,方教授針對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一一解讀,方教授的講解深入淺出,分析透徹,增進了對如何做學術研究的認識。同學們表示獲益匪淺,希望學院舉辦更多類似學術講座。
本次講座,線上近百人參加,包括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延安大學等兄弟院校的師生,線上線下讨論很熱烈,擴大了3044am永利集团馬院的影響力。